本報訊(記者 宿志紅 通訊員 歐陽崇斌)7月8日,記者從福建省市場監管局了解到,該局積極響應民生“點題”訴求,今年以來聚焦假劣肉制品專項整治,多點發力擰緊責任安全閥,全鏈條守護群眾舌尖上的“肉味”。
智慧管,管出精準施治力。該局將數字化手段融入假劣肉制品專項整治全過程,構建起“檢測技術創新一數據篩查預警一智能監控處置”的精準化、靶向化智慧監管體系。研發運用“微滴式數字PCR技術”,實現對牛肉制品中牛豬雞鴨源性成分、豬肉制品中豬雞鴨源性成分的準確定量測定,先后組織專項抽檢監測3504批次,發現并處置問題產品61批次。對福建省食品安全“一品一碼”追溯系統、12315平臺等進行大數據篩查,對假劣肉制品相關線索進行全鏈條查,共排查發現問題線索2198條,處置不合格肉制品15189.2公斤。組織65家肉制品生產企業開展“食品+AI”非現場監管試點,配套引入智能物聯、溫濕度在線監測設備,對原料采購、加工制作、倉儲運輸等關鍵環節實施24小時實時監控,累計接收并處置溫度異常、稱里偏差等預警信息1200余條。
全鏈管,管出整治震懾力。該局積極構建覆蓋肉制品“生產一銷售一餐飲一網絡”四大關鍵環節的全流程閉環整治網絡,緊盯問題隱患、重發力整治,實現生產經營者自查整改率100%、問題線索處置率100%、肉制品生產企業排查整治率100%。以肉制品生產企業、小作坊為重點對象,全面排查原料采購、生產工藝合規性等關鍵控制點,累計摸排生產主體1216家,發現原料來源不明等問題153個。組織全省市場監管部門檢查農貿市場等場所的肉制品銷售主體10902家次,排查整治風險隱患638個,嚴厲打擊銷售過期肉制品、虛假標注成分等違法違規行為。聚焦燒烤店、火鍋店、牛羊肉館等肉制品消費高頻場所,開展“突擊檢查+抽樣檢測”,排查相關餐飲服務單位2361家次,整治風險問題105個。針對電商平臺、網絡直播間等肉制品銷售新業態,實施“線上監測+線下核查”雙向查,累計摸排網絡食品第三方交易平臺259家次,約談電商平臺14家,督促平臺刪除違規信息11條,關停入網店鋪6家。
協同管,管出社會共治力。該局堅持協同聯動、合力攻堅,全力構建多方參與、共治共享的肉制品安全共治格局。加強與公安部門的行刑銜接,聯合成立“警務聯絡室”,移送假劣肉制品涉刑案件41件,追究刑事責任38人,對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強力震懾。創新實施“開門整治”模式,收集群眾舉報的違法線索1097條,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2.47萬元,立案查辦39件。密切與福建省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溝通聯系,累計向代表委員通報肉制品整治工作信息15份,收集意見建議4條。同時,該局還積極深入社區、農貿市場等場所開展宣傳活動155場次,有力提高了消費者辨別假劣肉制品的能力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